危害程度加重。
晴(或晴朗)。
(4)此天气系统为飓风(或热带气旋),阴(或阴云密布)、降水量大(或暴雨); 乙城市:气压较高、风速(或力)弱(或小),密西西比河;
(2)A(3)甲城市:气压低、风速(或力)大(或狂风),墨西哥湾,有利于水土保持和调节气候
35.(1)美国,地下水丰富;植被覆盖率高,便于用水和出行;降水充足,冬暖夏凉;临近河流,光照充足,坡顶利于排水
(3)住房建在丘陵南坡(向阳坡),坡顶利于排水
(2).海陆间循环
(1).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多,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,所以风浪小。
(4)巴西东南沿海地区地形较平坦;气候温暖湿润;开发较早;邻近海洋,位于无风带内,所以风浪较小;大部分航线在赤道附近,风力较小,气压差小,海水温差较小,对乳畜产品消费需求量大;交通运输便利;农业技术发达
(3)少 船队向西航行,城市化水平高,但适宜牧草生长;
(2)航行期间为南半球夏季,对乳畜产品消费需求量大;交通运输便利;农业技术发达
33.(1)加那利寒流 巴西暖流 麦哲伦
人文区位因素:
人口稠密,光热不足,粮食需求量大;水稻种植历史悠久(或有丰富的种植经验)自然区位因素:气候温凉潮湿,劳动力丰富,损失巨大。
图16的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区位因素:
人文区位因素:人口稠密,形成了鱼米之乡;不利:水旱灾害频发,增加了粮食产量,可利用土地面积扩大。
自然区位因素:高温多雨、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适宜水稻生长;平原地势低平适宜水稻管理;河湖众多灌溉水源丰富;有肥沃的水稻土;
(2)图15的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区位因素:
32.(1)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
(4)湖区面积大大缩小 对A区域腹心地区城市早期的主要影响:有利:增加了耕地面积,以后速度加快;城镇数量增多,图示沿海地区受损严重的原因。
(3)人口不断增加;平原地形有利于建城;沿河设城便于取水和航运交通;湖泊淤积,图示沿海地区受损严重的原因。
(2)AD1111年以前城市化缓慢,分别说明在天气系统过境时(如图所示)甲、乙两城市的天气特点。
(1)洞庭湖平原
二、综合题(40分)
16-20 BABCB 21-25 CABAB 26-30 ACDAB
1-5 DAACA 6-10 BBBAD 11-15 CBADB
一、选择题(60分)
贵州省清华实验学校09-10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参考答案
(4)简要说明在该天气系统过境时,其形成以 ( )
(3)依据所提供的气象资料及甲、乙城市空间位置,分析回答下列问题(10分)
C.潮流作用为主 D.冰川作用为主
A.河流作用为主 B.波浪作用为主
(2)该河三角洲酷似鸟足状,从自然条件分析该乡村选址有哪些好处。(至少答出2点)
(1)图示地区所属国家为 ;临近海域为 ;河流为 。
35.读“某国家沿海地区及夏季某日气象资料统计”图19,图中河流所参与的循环方式是
(3)根据图中信息,这是因为
(2)根据图中信息,回答问题。(4分)
(1)该乡村民居屋顶都为坡状尖顶,巴西成为欧洲移民移居的主要地区。巴西人口和大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,促进了世界人口迁移何新大陆的开发,请说明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。(2分)
34.读“我国某乡村地理环境示意图18”,海员发现船队按昼夜交替记录的日期比西班牙当地人____(多或少)了几天,回答下列问题。
(4)新航路的开辟,终于完成了人类历史上首次环球航行。读图17及材料,花了整整三年的时间,
麦哲伦船队的“维多利亚”号历经磨难返抵西班牙,踏上了环球航行的征途。1522年9月6日,麦哲伦的船队从西班牙的圣罗卡出发,完成下列问题。(3)麦哲伦船队返回西班牙时,完成下列问题。
33.材料一(11分):1519年9月20日,湖区面积自AD1111年到现在有何明显变化?试分析这种变化对A所在区域腹心地区城市早期发展中的主要影响?
(2)比较图15、16两图所示区域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区位因素。(3分)
(1)比较图15、16两图所示区域内的自然带类型分别为
32.( 5分)读图15、16两幅区域图,分析上题中城镇空间扩展的原因?
(4)A所在区域,A地区城市化进程中的主要特点?
(3)结合材料一、二所示信息,A所在地形区的名称?
(2)材料二中可以反映出,回答问题。
(1)材料一中,水源有保证 ④靠近该国东南部,晴天较多
材料一:材料二:A所在区域城镇分布历史变迁图15
31.(10分)阅读下列材料,能源市场需求量大
第Ⅱ卷综合题(五大题共40分)
A.①②③ B.②③④ C.①③④ D.①②④
③地处墨累达令盆地,太阳辐射强 ②位于热带草原气候区,在春分日时与地面的倾角最好是 ( )
①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,在春分日时与地面的倾角最好是 ( )
30.在该地建太阳能电站的区位条件是 ( )
A.34° B.23°26′ C.57°26′ D. 56°
29.200面大镜子中朝北的镜面,英才便形成了太阳能热发电,塔内产生的热量与天然气、水混合后发电,将太阳光反射至塔上,镜子聚焦,完成26-27题。
A.① B.② C.③ D.④
图12是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米尔迪拉市(约34°S,143°E)建造的太阳能热力塔式发电站。它由200面大镜子和一个大铁塔组成,完成26-27题。
A.瀑布 B.冲积扇 C.三角洲平原 D.河漫滩平原
27.图中c处最有可能形成的河流地貌的名称是 ( )
C.侵蚀、堆积、搬运 D.堆积、搬运、侵蚀
A.侵蚀、搬运、堆积 B.搬运、侵蚀、堆积
26.图11中河流a、b、c三处主要的流水作用是 ( )
读图11,回答24-25题
A. 廉价劳动力丰富 B. 市场广阔 C. 政策优势 D. 钢铁工业发达
25. 汽车制造是北京市“十一五”规划的重点产业之一。发达国家在北京投资建厂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( )
C. 吉林、陕西、北京、山东 D. 陕西、吉林、北京、山东
A. 吉林、陕西、山东、北京 B. 陕西、吉林、山东、北京
24. 表中四省区分别是 ( )
读我国各省市“十一五”产业发展规划比较表,香港农业生产的最主要地域类型属于 ( )
A.商品谷物农业 B.季风水田农业 C.种植园农业 D.乳畜业
23.1955 年,其主要的影响因素分别是 ( )
读香港农业土地利用变化图10,读图9回答19-20题。
C.农产品的商品率 D.农业的现代化水平
A.农业劳动生产率B.单位面积产量
22.农业机械化最主要目的在于提高 ( )
A.技术、交通B.气候、市场 C.技术、市场D.资金、劳动力
21.近年来“塑料大棚”和“订单农业”的兴起,未来10~20年内将出现的情况是 ( )
十七大报告指出:我国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。
C.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区 D.北半球热带季风气候区
A.北半球温带季风气候区 B.南半球温带海洋性气候区
20.该图可能位于 ( )
19.该图的指向标(指北)应该是 ( )
已知某城市规划合理,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年份的增长率约为 ( )
C.人口总量逐渐减少 D.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17‰左右
A.人口总量稳定 B.人口老龄化加速
18. 根据图8上曲线延伸的变化分析,回答17-18题。
A.33‰ B.43‰ C.25‰ D.15‰
17. 1950~2000年间,太阳辐射加强 D.亚洲高压异常强盛
读图8“新中国人口的自然变动图”,晴热少雨 B.“副高”异常强大并控制该地
C.开始进入秋季 D.阴晴变化与“副高”北移有关
A.气温变化与风向、风力无关 B.大气的保温作用和削弱作用增强
16.2008年9月24日长沙地区 ( )
C.直射点北移,长沙在该期间天气异常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( )
A.夏季风强劲,风力状况 D.日温差增大,地面状况
15.与往年相比,天气状况 B.日温差增大,长沙日温差的大致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分别是 ( )
C.日温差增大,长沙日温差的大致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分别是 ( )
A.日温差降低,则被认为进入秋季)。读长沙2008年9月中下旬几日的天气状况表,湘中地区一般进入秋季(如果连续10天日平均气温低于22℃,这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( )
14.2008年9月15~23日,“拉尼娜”是导致此次极端天气现象的原因之一(“拉尼娜”是指东太平洋赤道海域水温的异常偏低现象),我国南方广大地区遭遇了50年不遇的暴雪冰冻灾害。有关专家认为,最有可能出现阴雨天气的地点是 ( )
9月中旬,这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( )
A.整体性B.差异性 C.地带性D.非地带性
13.2008年新春佳节前夕,最有可能出现阴雨天气的地点是 ( )
A.M地B.N地 C.P地D.Q地
12.此时,Q地的风向为 ( )
A.东北风B.东南风C.西南风 D.西北风
11.此时,图7是“某地近地面水平气压分布示意图”,回答9-10题。
图6是“风向标示意图”,回答9-10题。
C.大陆上等温线向北凸 D.印度半岛盛行东北风
A.夏威夷高压势力强 B.气压带、风带向北移动
10.由气压值推断此时 ( )
C.30°S、(北半球)副极地低压带D.60°S、赤道低压带
A.50°N、(南半球)副极地低压带 B.90°N、赤道低压带
9.气压最高值出现的纬度和气压值最低处的气压带名称分别是 ( )
读90°E附近海平面气压图5(单位:hPa),光照条件好
D.陆地径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
C.位于浅海大陆架,鱼类的饵料丰富
B.根本原因是有上升流,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( )
A.有寒、暖流交汇,其原因主要是 ( )
8.A岛屿以东海域是世界著名的渔场,等高距分别为10米、20米、30米、40米,则其坡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 ( )
C.受海陆性质差异的影响 D.受降水量的影响
A.受寒流的影响 B.受陆地径流的影响
7.A岛屿附近海水盐度偏低,则其坡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 ( )
图4为世界某海区图。回答7-8题。
C.①>④>③>② D.④>①>②>③
A.①>②>③>④ B. ④>③>②>①
6.若四幅图的比例尺皆为1:10 000,比例尺分别为1:10 000、1:20 000、1:30 000、 1:40 000,回答3-4题。
C.①>④>③>② D.④>①>③>②
A.①>②>③>④ B. ②>③>①>④
5.若四幅图的等高距皆为50米,回答3-4题。
图3中等高线皆由左上方向右下方递减。按要求完成5-6题。
A.受地形影响 B.暖流经过 C.寒流经过 D.受低压控制
4.图中B处等降水量线向北凸出的原因是:( )
A.非洲西海岸B.北美洲西海岸C.南美洲西海岸 D.欧洲西海岸
3.图示区域位于: ( )
读某区域等降水量线图(图2),大部分为温带海洋性气候
D.半岛④的气候为亚寒带针叶林气候
C.半岛①南部小部分为地中海气候,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
B.四个半岛均临海,是由于冰川侵蚀的结果
A.半岛②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,故气候均具有海洋性特点
2.有关四个半岛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( )
D.半岛④多峡湾,故多火山地震
C.半岛②③降水多因暖流影响
B.四个半岛均临海,回答1-2题。
A.四个半岛均位于板块交界处,共计60分。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,每小题2分, 1.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( )
读下列四个半岛轮廓图(图1), 一、本卷共30题, 第Ⅰ卷 (选择题 共60分)
满分100分。考试时间100分钟。
本试卷分第Ⅰ卷(选择题)和第Ⅱ卷(综合题)两部分。
贵州省清华实验学校09-10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(2009-12)